close

國立臺南大學103學年度第1學期第一場博雅教育講座推出第一棒強棒,於今日(9/23)特別邀請國立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李家同擔任演講嘉賓,以「不問問題的嚴重性」為主題,暢談我國文化對於國人產生不善提問的嚴重後果及其重要意義。

李家同講座教授於二十二歲取得國立台灣大學電機系學士學位,服役後即前往美國留學,二十四歲自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電機系取得碩士學位,四年後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部電機及計算機系博士班。曾任國立清華大學代理校長、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校長,1999年時曾任教於暨南國際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及資訊管理學系,2008年自暨南國際大學卸下教授一職退休,目前在國立清華大學任教。李家同講座教授專精於符號邏輯、演算法設計分析及生物資訊等相關研究。

以我國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成就概況為引導,並引用詩人伏爾泰:「評斷一個人要看他的問題,而不是看他的答案。」來做為整場演講的開場。分享我國國人不問問題的原因有三:一、自己認為他已經懂了,所以不問。二、根本沒有發問的習慣,因為只要會背就可以得分,所謂「背多分」。三、缺乏好奇心。接續以上三點,李家同講座教授更以自己為例,提出自己至今尚未得知答案的問題,而問題的內涵是一些我們未曾仔細想過的問題或基本概念,例如:針對911事件,李講座教授便提出「為什麼恐怖份子能夠進入駕駛員的機艙?」、「為何駕駛員會服從恐怖份子而施行自殺性的動作?」等相關問題,給予聽講者震撼性的衝擊。 

而我國的孩子不喜歡問問題的原因又是為何?首先,我國文化普遍認為孩子不該太多話,只要聽話就可以了。於此,李講座教授表示,孩子若不喜歡問問題,錯的並不是孩子,而是整個文化的風氣所致。其次,教授的課程內容過於艱澀難懂,應專注於基本觀念的教學。他以國中一年級生必須學習DNA的遺傳作用為例,談論到DNA的遺傳和化學有緊密的相關性,而剛畢業的小學生根本不懂化學為何物?若問老師,最終也只是被要求背誦記憶以應付考試,久而久之,孩子的好奇心將被泯沒。緊接著,李講座教授與聽講者們,談論自然科學之外的歷史及語言等和社會性相干的問題,如:「電影如何配樂的?」、「中文是不是世界上目前惟一的象形文字?」。

李家同講座教授以其淵博的學識,以故事的方式深入淺出地啟發學生的好奇心,並期盼在座聽講的師長們,對於學生的任何提問應當抱持尊敬的態度。一位學生如果能承認自己所不知,而向外界提問,也代表著學生已經成功邁入知識的殿堂。

arrow
arrow

    wefgzv7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